“西瓜是水做的,像极了夏天。”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并不是人尽皆知的“西瓜”,而是另一种你可能常常忽视,但在中医眼里却“贵过人参”的夏日宝瓜——冬瓜。
是的,就是那个看起来其貌不扬、不甜不脆的“冬瓜”。
你可能想问:冬瓜夏天吃?它不是应该冬天吃吗?
别急,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悬念之一。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
冬瓜到底凭什么被称为“夏日必吃的神瓜”?
它在中医、西医营养学里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吃冬瓜到底对身体有哪些实实在在的益处?
吃冬瓜有哪些禁忌?谁不适合吃?
总之,看完这篇,你再也不会用“配角”的眼光看它了。
小节一:冬瓜,为什么“夏吃正当时”?
别被“冬”字骗了,冬瓜真正的产季其实是夏天。
它之所以叫“冬瓜”,是因为表皮覆有一层白霜,像冬天的霜雪。
从中医角度来看,冬瓜性寒味甘,入肺、大肠、小肠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是夏日祛暑的天然良药。
那它到底好在哪?
第一,冬瓜90%以上是水,却不仅仅是“水货”。
它富含膳食纤维、钾元素、维生素C,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每100克仅含12千卡能量,减肥人群的理想选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数据显示,冬瓜每100克含钾约150毫克,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与血压稳定。
第二,排毒利尿,调节代谢。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冬瓜中的皂甙和多糖成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改善水肿。
小节二:中医眼中的冬瓜,堪比“天然药方”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早已给冬瓜盖章:“冬瓜,清热化痰,利水消肿。”
中医认为,夏季属于“心火旺”的季节,人体阳气外浮,易上火、烦躁、口干舌燥。冬瓜凉性恰好能清热解暑、通利小便、化湿解毒。
冬瓜皮、冬瓜子,通通有用
你以为冬瓜只有“瓜肉”能吃?错。
冬瓜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冬瓜子则有清肺化痰的效用。
很多中医食疗方中都用到冬瓜皮煮水,用于辅助治疗轻度高血压或水肿。
《中国药典》2020版也明确记载:冬瓜皮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暑”的功效。
小节三:营养学视角,冬瓜的科学价值有多高?
冬瓜的营养价值虽然不像牛奶、鸡蛋那样“浓缩精华”,但它却胜在“低负担、高性价比”。
1. 低热量,控制体重的“神助攻”
现代人摄入脂肪和糖分普遍超标,而冬瓜几乎不含脂肪和糖分,是理想的高容积低能量密度食物。
饱腹感强、不易发胖,尤其适合代谢综合征、高血糖、脂肪肝人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日蔬菜摄入量应达300-500克,其中应包含低能量密度蔬菜,冬瓜就是其中之一。
2. 富含钾,有助调控血压
钾是维护心脏、神经功能的重要矿物质。
冬瓜含钾丰富,有助于钠钾平衡,利于降压。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高钾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推荐成人每日钾摄入量应不少于2000毫克。
3. 膳食纤维,肠道的“清道夫”
冬瓜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小节四:吃冬瓜,也有讲究,别瞎吃
虽然冬瓜好处多多,但吃法不对,也可能“吃出问题”。
1. 体质虚寒者慎食
冬瓜性寒,脾胃虚寒、容易腹泻、手脚冰凉的人不宜多吃。
尤其是月经期间的女性、孕妇若体寒者,应避免大量食用。
2. 忌与寒性食物同食
冬瓜本身寒性较重,若再搭配寒凉食物(如绿豆、苦瓜),容易引起腹泻、肠胃不适。
3. 不建议生吃或冷吃
冬瓜虽可生食,但寒凉刺激肠胃,易引发肠胃痉挛或消化不良,建议熟食为佳,如清炒、煲汤、炖煮。
总结:
“看起来寡淡,却内有乾坤”,这是冬瓜最真实的写照。
在燥热的夏季,它就像一位不争不抢的老中医,在不动声色中,调和你的五脏六腑。
它不是药,但胜似良药;它不抢风头,却默默守护你的身体。
所以,当你在夏天喊热、口渴、浮肿、没食欲时,别再一把抓中药,不如先看看餐桌上有没有冬瓜。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