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伴着满城的蒜香,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迎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蒜“盛会”。在由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办的“大名县大蒜产业技术服务对接会”上,来自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23个专家团队齐聚一堂,围绕种蒜基地建设、技术体系搭建、市场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大名大蒜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大名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现有大蒜种植面积超12万亩,蒜头年产量达16万吨以上,以紫红皮大蒜为主,产品具有蒜素含量高、耐储运、抗病性强等优点,75%以上用作种蒜供应至全国各地,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种蒜基地之一。 本次对接会通过现场观摩、集中研讨、分组对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组先后考察了大名县万堤镇大蒜科技小院、大蒜种植基地、黄金堤蒜黄催芽基地、营镇大蒜交易市场等多个重点点位,深入了解当前大名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推广提供支撑依据。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杨峰针对大名大蒜产业发展的种植技术管理、市场秩序等问题,提出了“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市场+组织化运营”的发展观念。他强调,建立科学的大蒜种植技术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全国大蒜种蒜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大名大蒜产业成为区域标杆,推动全国大蒜产业的区域布局优化和市场稳定。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辛辣类蔬菜种质资源岗位科学家王海平认为,大蒜种业问题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更是长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他提到,大蒜等作物的脱毒种苗增产成效显著,但当前仍存在脱毒技术瓶颈、产能不足、抗病种源匮乏等问题,建议从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完善等方面突破。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特别顾问赵邦宏则从战略高度提出,大名大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国稀缺的蒜种生产基地属性。面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名亟须构建专业化、专门化、区域化的种蒜产业新体系。 随后,专家团队聚焦当前制约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瓶颈,围绕新品种引进、地方品种提纯复壮、组培苗与脱毒苗繁育等内容展开深入对接。专家组明确表示,将在全县选定多个种蒜生产基地及示范农户点位,持续开展技术指导与集成示范,推动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构建贯通种源—栽培—管理—采收全流程的技术服务链条。 近年来,大名县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市场体系、品牌体系“三位一体”建设,建立了“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以“四统一”为核心的市场规范机制,为全县蒜农与经营主体带来切实利好。 本次对接会不仅为大名大蒜产业注入科技动能,也为国家特色蔬菜技术体系更精准服务地方产业探索出可借鉴路径。下一步,专家团队将持续对接大名县重点乡镇与龙头企业,推动技术集成、成果落地与政策协同,携手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国种蒜产业创新高地。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