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过田野,大竹箐的蒜田里,曾经青翠挺拔的蒜叶如今已褪去鲜绿,染上了大片的金黄与枯褐,田间地头,采收的村民俯身劳作,手起蒜落,一株株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大蒜被连根拔起,整齐地铺陈在田地里,静待归仓。直起腰身的农人,尽管满面尘土,却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以前种粮食,刨去成本,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谁能想到,这小小的蒜头,真成了‘金豆子’!”聂着鲁组村民熊正文站在自家9余亩蒜田边,感慨万千。今年,他种植的优质大蒜喜获丰收,又逢市场行情走俏,每亩效益远超预期。掐指一算,扣除所有成本投入,这季大蒜种植净增收将达到了10万元!这笔沉甸甸的收入,对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来说,意义非凡。
星火燎原,小蒜种撬动大产业
致富的火种,在2022年点燃。大竹箐村两委精准捕捉商机,从啦井长涧引进百余斤优质蒜种,干部率先垂范,躬身种植。首季亩均收益破万元的“真金白银”,瞬间点燃了村民的热情。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至2025年,大竹箐村已带动30余户农户进行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亩。凭借约3000斤的亩产和每斤4元的市场价,亩均纯收入达1.2万元,每年为村民增收180万元。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土地被重新唤醒的价值——大蒜产业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遏制了耕地撂荒,同时吸纳周边村民、低收入者和脱贫户参与,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破局销路,小蒜头直通大市场
面对蒜田分散、销售不易的难题,村两委和工作队主动作为,他们巧用微信群等渠道精准对接市场,组织商贩进村集中收购,打通了产销“最后一公里”。
“以前卖蒜,得赶集、跑市场,费时费力价格还不稳定。”大竹箐村书记胡增龙深有体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种出来的大蒜,蒜粒饱满,品质过硬,口碑打响了,收购商都抢着直接进村收,价格公道又省心。”畅通的渠道,不仅保障了种植户利益,更大幅提升了销售效率,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沃土深耕,金色田野绘新篇
未来,大竹箐村紧扣“产业兴旺”目标,依托“路网畅达、沃土生金、清流润野”的天然禀赋,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大蒜主导产业,持续释放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优势,科学引导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大蒜、白芸豆、中药材等特色品牌,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金黄的蒜田,铺就了大竹箐村的振兴之路。这方沃土,正用饱满的收成回馈着勤勉的耕耘者,也生动诠释着:善用禀赋、实干创新,沉睡的乡村资源便能焕发惊人能量,让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