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土地面积4300亩
却拿出4000亩用来种植大蒜
这就是郫都区东林村
“中国大蒜村”
拥有200多年种蒜历史的东林村,种植的“德源大蒜”被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不仅如此,东林村还有“稻蒜轮作”的传统,因而这里的居民历来不愁吃穿,生活富裕。但这,并不是东林村的全貌。
东林柴烧艺术陶研习基地
主理人 张鹏
我现在做的是咖啡杯,有点随意。
两个月前,本是温江人的张鹏却到东林村开了家陶艺店。
东林柴烧艺术陶研习基地
主理人 张鹏
既有水又有田,农耕的这种生活状态很好,就在这儿开个陶艺工作室。
村外的人,更喜欢东林村的另一个称呼——东林艺术村,当然村外的人也正是为此而走进这个村子。
艺术,是东林村的另一面。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公园城市的成都郫都,东林村绝对算得上是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600亩的大田景观与林盘院落浑然自成,彷佛将名师画作搬了出来,处处精心设计的“大地景观”无不彰显着这个村的艺术气质。
除了农田生态景观、大地艺术装置展览,东林村也植入了民宿咖啡、烧烤餐饮、音乐文创等多元场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玩。2021年,成都第二届天府大地艺术季主会场就设在了东林村,东林村更是一炮而红,成了乡村旅游打卡地。
东林村村民
尹燕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打造了很多新场景,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东林村旅游了。
为何偏偏是东林村火了?背后原因相信决不是大面积种植大蒜这么简单。
东林村党委副书记
陈果
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发展到村头上来了;五环也从村中穿村而过,这样一个背景成了东林村的一个发展的时机。
背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菁蓉双创小镇,地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加上本身农业底蕴深厚,林盘资源富集,东林村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一步城市,一步田园,这就是东林村。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艺术路线前,袁隆平种业硅谷还入驻了有着环境和地理优势的东林村,超过4000个水稻品种在此试验,成为这个村的一大IP。如今东林村也是省一级的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东林村党委副书记
陈果
我们的规划首先是做的最早的,所以就具备承接一些前期工作基础。
为推进农业发展,早在2018年,东林村就成立了“德之源”大蒜合作社,流转土地近200亩,进行标准化农田改造,通过“并小田改大田”规模化种植,提升了亩产值。另一方面,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东林村还实施了“拆小院并大院”宅基地有偿腾退,让村民住上“别墅”,并配套幼儿园、医院等,提升生活品质。
东林村村民
马昭明
东林村的发展给我们村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很多村民开起了农家小院(农家乐),我们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无论是农业产业
还是乡村旅游
东林村都算得上是很好的振兴样本
当然
也是新老村民的“诗和远方”
以上文字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2
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