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9|回复: 0

大蒜炝锅致癌?专家:不能闻癌色变

[复制链接]

1045

主题

0

回帖

38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97
发表于 2023-11-1 1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用大蒜炝锅是我国居民日常烹饪的基本操作流程,可是,近日,一则“大蒜炝锅致癌”的谣言不胫而走。很多消费者担心:长此以往,身体会不会得癌症?为此,新华食品采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她表示,大蒜炝锅致癌的谣言源于该烹饪过程产生的丙烯酰胺是疑似致癌物,但食用疑似致癌物或致癌物不等于一定会得癌症,这与食用的剂量大小、长期的生活习惯、生活的环境、个体的心情等等诸多因素相关,并不能成为致癌的单一决定性因素。
疑似致癌物是多种烹饪方式的“副产物”
  那么,让消费者如此担心的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范志红介绍,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一个副产物,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糖)或脂肪,以及蛋白质(氨基酸或氨基酸降解产生的胺类),那么无论是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还是食品加工时的加温处理,都可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举个例子,比如白白的面团进入烤箱,通过高温烘烤,颜色逐步变深,释放香气,这个过程就是美德拉反应,而丙烯酰胺就会随之产生,可以说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范志红表示,除了焙烤食品、油炸食品、煎烤食品、膨化食品等主要来源,日常炒菜红烧等烹调方法也会产生丙烯酰胺。新鲜蔬菜水果本身含丙烯酰胺微乎其微,但经过煎炒油炸,含量会明显上升。
  根据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
  保持合理饮食习惯 致癌之说无需过度担忧
  “有一句话叫‘剂量即毒性’,看毒性的大小也要看食用剂量的多少。有的毒物食用几微克、十几微克,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如果剂量加大,哪怕不是毒物,超过规定的分量长期食用,也会有损身体健康,这就无异于毒物了。”范志红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物污染物工作报告(WHO technique report series 959)中确认的丙烯酰胺摄入量界限值是180微克/公斤体重。按这个数值,一个体重50kg的女性,每天的安全摄入量是9000微克丙烯酰胺。
  香港测定数据发现,大蒜、洋葱、西葫芦、青椒等很多蔬菜在炒、烤烹调之后都会产生丙烯酰胺,其中大蒜炒/烤后的丙烯酰胺含量是200微克/公斤。意思是说,即便吃1公斤油炒大蒜,距离安全摄入量9000微克也还非常遥远。何况我们日常炝锅的时候,仅仅使用几克的大蒜!这点蒜所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太少,根本不可能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所以,消费者大可放心,无需恐慌。
  当然,要想吃出健康,还需要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烹饪习惯。范志红提醒消费者,远离煎炸食物、饼干蛋糕、锅巴薯片之类零食。在烹调时注意,温度适当降低,不要长时间猛火煸炒,应尽量多采用蒸、煮、炖的烹调方式。油炒油煎时,需要担心的麻烦并不来自那几片大蒜,而是过多的炒菜油容易致肥,高温热油中产生的氧化聚合产物有害健康,以及过高油温烹调会破坏食品中维生素和保健成分等问题。
  以下为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数据图:

577527d275baedffefdc1d4aad1e6514.png

1436f2308186a77e21e6164446fbe8bd.png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2

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微信:zhsw00002
- END -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X

GMT+8, 2025-5-3 03:15 , Processed in 0.0458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