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回复: 0

青海乐都:“蒜”好经济账 鼓足农民“钱袋子”

[复制链接]

1248

主题

0

回帖

654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41
发表于 2025-8-27 1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时值初秋,乐都区下营乡的田野里翻涌着丰收的浪潮。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蒜叶上,村民们已挎着篮子分散在田垄间,弯腰、拔蒜、抖土,动作麻利如行云流水。饱满的蒜头带着湿润的泥土从土里“跳”出来,白胖的蒜瓣裹着紫红外皮,在阳光下泛着莹润光泽。田埂边,成袋的大蒜堆成了小山,装车的拖拉机突突作响,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蒜香,每个人脸上都漾着藏不住的笑意。据了解,今年下营乡100亩大蒜预计总产量超100万斤,这沉甸甸的收成,正鼓胀着农民的“钱袋子”。


c7f1adff62a0a0e6ca2f63760a853f99.png

大蒜产业的红火,是下营乡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把小蒜头做成了大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到订单收购,全程为农户保驾护航。合作社负责人算了笔账:“统一采购的优质蒜种亩产比普通品种高两成,再加上农技员手把手教的密植技术,亩产能稳超1万斤。”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让种植户省心,更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

“一天能挣20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正在分拣大蒜的祝大姐手上不停,笑意从眼角漫开来。采收季里,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村民随处可见,老人能摘蒜叶,妇女可打包,壮汉负责搬运,500余人次在产业链上找到了岗位。按采收期一个月算,参与农户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田埂上挣钱,屋檐下顾家”。

不止大蒜“独领风骚”,下营乡的产业版图上还有更多增收密码。祝家村宝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下鸡舍里,绿壳蛋鸡正啄食着松针与昆虫,产出的蛋品因富含微量元素成了商超里的“抢手货”。同样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这里带动20多户村民养殖,年出栏肉鸡8000余只,产蛋1.2万斤,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形成了完美闭环。目前,全乡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庭农场如同撒在乡间的“致富种子”,已带动200余户农户踏上增收路。

产业兴旺的春风,吹绿了田野,也吹新了村庄,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下营乡把收益反哺给基础设施建设。24公里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像银链串起各村,雨天泥鞋、晴天灰脸的日子一去不返;852户改建的卫生厕所让农家小院更洁净,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100%让乡村颜值飙升;10个村级文化广场上,傍晚总响起广场舞的旋律,全覆盖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能随时“充电”……产业与乡村的良性互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下一步要让‘蒜香’飘得更远。”下营乡党委书记霍建宏望着忙碌的采收场景,眼里有清晰的规划,“建大蒜初加工车间,搞腌蒜、蒜粉深加工,再通过电商直播打开销路,让产业链条更长、附加值更高。”他说,还要把林下养殖、乡村旅游串成线,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目前,全乡大蒜采收已完成80%,预计一周后即可全面收尾。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蒜头,正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广东、四川等地的农贸市场。在分拣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将蒜头装进印着“下营乡生态大蒜”的网袋,这小小的蒜头,既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更是农民手中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最质朴也最动人的一笔。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
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微信:zhsw00004
- END -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X

GMT+8, 2025-9-15 08:38 , Processed in 0.0450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