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走进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蒜香,到处可见忙碌的蒜农,有的三五成群在蒜田里抽拔蒜薹,动作敏捷而轻柔;有的怀抱着青翠鲜嫩的蒜薹运往田埂上整理捆扎;有的或骑电动车或骑三轮车,载着捆好的蒜薹穿行在乡间道路上……田间“咯嘣、咯嘣”拔蒜薹的清脆声、蒜农们的欢笑声以及载满蒜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鸣笛声,共同奏响着春日丰收曲。
来到该镇诚心村姜海兵收购点,这里更是热火朝天,蒜农们络绎不绝,有的上前与经纪人询价、议价;有的把一捆捆碧绿的蒜薹抬上秤称重、计价;有的在排队等候过磅;有的在一旁点数着刚卖完蒜薹得来的百元大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购点工人们将计价好的蒜薹一一装车。到傍晚时分,满载着新鲜蒜薹的大货车将奔赴山东、上海以及苏锡常等地,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在裕海村李双程收购点,场景同样火爆。正在出售蒜薹的62岁村民李桂云满心欢喜地说,他家种了20多亩地,仅卖蒜薹的收入已经有10多万元,再等半个月左右,蒜头又会增加一笔收入。他在畅谈“致富经”的同时,也感慨过去“老经验”种田已经收益甚微,要多采纳村干部建议,多听镇上农技专家传授的种田新技术、新模式,话里话外都在夸镇村干部“蒜”得好。
“现田间青蒜有160亩,这一两天就准备出售,预估价每斤1.4元左右,亩产量在3000至4000斤。”该镇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剑介绍,田间青蒜是十月底播种的,采用的是延后栽培模式,是二茬大蒜,一茬大蒜早在九月下旬就陆续上市了。这茬青蒜出售后,田间还可以播种晚玉米、黄豆、冬瓜等农作物,在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的引领下,大蒜产业生机勃勃,且“叠加效应”非常可观。
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达5.5万亩,过去每年就种一茬,收益上存在很大风险,如何让这个传统“拳头”产业做大做强,既避开单茬种植风险,又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促进蒜农增收,该镇着力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户技术提升、创新种植模式,压缩常规青蒜种植期,增加大蒜的复种指数,重点发展预冷提前青蒜栽培、青蒜延后栽培模式,并在设施大棚青蒜上下功夫,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同时,通过“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支部+经纪人+农户”等模式,让群众、集体获得“双丰收”,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以上文案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