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1315万元
较去年增加152万元
今年
开原3000多亩大蒜迎来采收季
为蒜农增收带来了
实实在在的效益
蒜农增收有胜“蒜”
走进开原市老城街道扶余村,连片的蒜田上,蒜农们忙碌地穿梭在田间地头,趁着晴好天气采收大蒜。已经收获离田的大蒜则进入晾晒环节,在扶余村村部广场上,完成晾晒的大蒜正在进行工人分拣。扶余村党支部书记贾峰山说,“我们本地蒜刚下来就有人订购,这些晒好的分拣完就可以给客户发出去了 。”
作为开原大蒜主产区,老城街道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采收大蒜的场景,蒜农们熟练地挖蒜、抖土,一把把带着泥土气息的紫皮大蒜被整齐摆放在田地上,蒜农们在劳作中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开原大蒜种植户刘长生介绍,他家今年种了12亩当地蒜,一亩地蒜薹能卖3000元左右,可以收回蒜种成本。除了蒜头之外,蒜薹也有着很可观的收益,刚上市的开原本地蒜薹每斤都能卖到10元以上。
开原大蒜主要产自老城街
今年
老城街道615户种植大蒜
累计种植面积2500亩
效益达到1315万元
比去年增加了152万元
主要品种为独头蒜和紫皮四六瓣
从种到收 全部人工完成
铁岭葱,开原蒜。一直以来,开原大蒜因其独特的品质享誉省内外,老城街道西关村的一家合作社产的紫皮蒜更是常年远销云南市场。开原大蒜因何备受青睐,贾峰山解释说,这还得从当地的自然条件说起。
老城街道地处开原偏北
昼夜温差较大
以及当地特别的土质
让当地大蒜具备了
大蒜素含量高、蒜香浓郁
耐贮存等优点
不仅如此,每年播种、采收的时间也有讲究,“必须掐好时间。”贾峰山说,为了保证蒜的品质,开原大蒜从种到收全部都由人工完成。
诸多因素的结合造就了
开原大蒜独特的口感
在当地,开原大蒜制成
蒜泥、蒜水等烧烤酱料
不仅味道浓郁
而且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蒜水烧烤”已经成为
开原美食独具一格的特色品牌
知名度提升 打响“金蒜盘”
近年来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
开原大蒜这一传统种植产业
也逐渐向优势经济产业转型
1996年当地成功申报了“刘二爷大蒜”商标品牌,2000年获得省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2012年开原市农副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开原紫皮大蒜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
为提升开原大蒜的市场竞争力
2023年
老城街成立了大蒜联合党委
将4个大蒜主产村全部纳入进来
街道还积极配合大蒜种植户流转土地,提供大蒜农机具信息,帮助蒜农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蒜农们提供了网络销售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开原紫皮大蒜的知名度也通过网络越发走红。
除经济效益外,大蒜产业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大蒜上市季节,大量农民劳动力参与大蒜的收获、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解决了全街20000人次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创造了100万元的价值。这不仅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开原积极推动大蒜深加工产业发展,深度开发大蒜在食用、药用、养生、保健方面的市场空间。目前,除了东北地区,开原大蒜还远销到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老品牌再度焕发出新活力。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2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