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和直播间一样。”“这是我见过最大的蒜!”“小伙长得真帅。”这是消费者在邓飞翔推销家乡大蒜视频下的留言。
邓飞翔是位1999年出生的小伙,2021年,他回到家乡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后大埠村创业,借助直播电商,将家乡的大蒜卖往全国,仅仅3年多,总销售额已达到700万元。
“起初,看到父母从事大蒜种植很辛苦,赚不了多少钱。”邓飞翔说,于是他想凭借在外面学到的电商知识,让父母轻松一些,也能带动父老乡亲们卖蒜。
当地大蒜以“四六瓣”闻名,后大埠村更是有超过80%的人从事大蒜种植业。“经过仔细研究,我发现本地大蒜相较于普通大蒜更香更辣,它里边大蒜素、蒜油等含量都更高,拿到网上卖肯定能行。”对于当地品种是否可以上“网”成功,邓飞翔非常有信心。
2021年6月,邓飞翔发了第一条视频,介绍本地蒜苔的特点。“因为性格比较内敛,第一次出镜我下了很大决心,当时就想我不做肯定会错过商机。”邓飞翔笑着说,那条视频总播放量500次,共卖出40多单蒜台。这条视频让他记忆犹新,并激励他继续前进。
很快,邓飞翔的视频得到了更广泛认可,第4个视频播放量就达到十几万次。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当地蒜产量不够了。
近几年,由于当地大蒜品种没有改良,产量相较于外来品种呈现明显劣势,当地蒜每亩能产出干蒜两千多头,而其他品种能多产七八百头,而两者在市场上的售价都一样。因此村民们纷纷选择改种其他品种,种当地蒜的越来越少。
“前期调研我就发现本地大蒜品质很好,因此我打算走精品路线,同时也能提高农民收入。”邓飞翔说,他发现本地的“四六瓣”有一种独特的变种,只有两到三瓣,个头虽小,但口感和“四六瓣”一样,且更好剥,瓣更大更饱满。受云南电商成功推广‘独头蒜’的启发,他打出了“两三瓣”蒜的称号。
“没想到‘两三瓣’一下子就爆火,两周就卖了1万多单,也带动起了普通‘四六瓣’的价格。现在‘四六瓣’每斤均价能比其他品种高1元。”邓飞翔说,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本地品种了。
今年,邓飞翔又有了新的长期打算。“‘两三瓣’价格高,但产量很低,一亩‘四六瓣’中平均只能产100多斤‘两三瓣’,我想找出其中的规律,让其产量更高。”邓飞翔说,他种了三亩多做实验。
关于“两三瓣”产量的问题,邓飞翔向村里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老人进行了咨询,有人说温差越大,越容易出;有人说种得越晚,越容易出;还有人说种得越深,越容易出。“几次实验后,也没找到规律。我又联系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位老师,寄给了他样本。据老师说是遗传基因上的一个问题,但是要找到这种特性,周期性很长。”邓飞翔说,他未来要坚持与这位老师合作,找出特性。
“新蒜马上就要开始种了,到10月份我就不卖了。今年我留了一批蒜,腌制了腊八蒜,最近的计划就是发展大蒜深加工,确保周年供应。”邓飞翔说。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4
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