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部分区域晚间呈现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玉米叶片结露时间长,十分有利于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孢子的萌发。玉米北方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叶片和种子上越冬,越冬后病残体成为第二年主要初侵染来源。病斑呈椭圆形,带有深褐色或紫色边框,中心成白色,样子形似鸟类的眼睛,又叫眼斑病,有时斑点仅限于叶边缘。在玉米幼苗期主要侵染根部以下的老叶,叶片感染的病斑为再侵染提供了大量侵染源,后期病斑融合,同时结合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致叶片枯死,侵染玉米茎杆,引起玉米茎基腐。发生严重时,导致玉米植株顶端死亡,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望各乡镇提高警惕,通知各乡镇农牧民及时进行田间踏查,采取对应措施,及时防治。发现类似照片病害及时上报到突泉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据勘测人员调查统计,截至目前,玉米北方炭疽病在突泉镇、东杜尔基镇、九龙乡都有轻度发生,属于发病初期,是预防此病害的最佳时期。
防治方法:
1.春耕时选抗病品种。选择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以确保在病害流行年份减轻损失,重病地块要进行轮作。
2.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适当减少氮肥的投入,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尤其是钾肥,施用钾肥可以增加植株抗逆性,影响气孔的开合情况有效降低病菌侵染率。
3.做好深耕土地以及排水措施,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条件。秋季收获时要及时清除玉米秸秆,清除病源。
4.化学防治。建议选用三唑类药物+吡唑醚菌酯复配。例如,喷施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吡唑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氧菌脂+丙环唑、扬彩(主要成分:丙环唑含量:11.7%,嘧菌酯含量:7%)等杀菌剂。发病较重的地块一般要防治2-3遍,施药间隔期7天左右。
以上文案信息均为网络采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微信联系:zhsw00002版权说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出品:华蒜网 每天传播关于大蒜类信息 服务:大蒜知识|大蒜买卖|冷藏租赁|劳务提供|大蒜行情 二手市场|蒜圈通讯|蒜乡人物 如需发布信息加客服微信:zhsw00002
|